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【LGBTQ+】是什麼?帶你看見多元的性別族群
嗨,我溫妮啦,你的女女性愛老司機。
2020年的尾聲,可以說是台灣性別議題活動季,各地皆有以性別為主題的大型展演遊行。
不論是已圓滿落幕的台北同志遊行,或是即將到來的台中同志遊行、高雄同志遊行、台南彩虹遊行。
每場活動都是以瞭解「LGBTQ+」族群為目標,訴求打造尊重多元性別的平等社會。
不過,隨著性別議題的討論熱度越來越高,身為「LGBTQ+」其中一員的女同志們,真的瞭解除了女同志以外的性別族群嗎?
「LGBTQ+」這串英文字指的是什麼呢?藏在字母背後的又是什麼樣的人?
今天,就要來為大家解答「LGBTQ+」所代表的族群,讓大家在參與同志遊行、性別相關活動時,能對自身以外的族群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。
那麼,事不宜遲、趕緊上車,老司機要出發啦!
L=Lesbian,意思為女同志。
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是女生,並且只對女生產生情慾與性慾,在台灣也被稱作拉拉、蕾絲邊。
G=Gay,意思為男同志。
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是男生,並且只對男生產生情慾與性慾,原先G是所有性少數的代表詞,但隨著性別劃分越來越仔細後,G才專指男同志。
B=Bisexual,意思為雙性戀。
不談論自身的性別認同,只要對男性及女性皆會產生情慾與性慾,那麼性傾向便屬於雙性戀。
T=Transgender,意思為跨性別。
對自身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,不論是否有進行變性手術、不論是否同時擁有男女生理器官,都可以使用跨性別來代表自己。
Q=Queer,意思為擬性戀。
指的是對自身的性別認同或性傾向還在摸索的人,也可將Q稱做性別酷兒,是性少數群體的代稱之一。
上一段落中的「LGBTQ」各族群,是對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簡單分類,但根據研究顯示,人的性別認同超 50 種以上,所以後面使用了「+」這個符號代表著其他可能,而目前的「+」中則有以下幾種族群:
I=Intersex,意思為雙性人。
指的是同時具有男性及女性生理特徵的人,有些I族群的人,在確立自己的性別認同後,會透過手術切除非性別認同的性器官,成為男性或女性。
A=Asexual/Agender/Ally,意思為無性戀/無性別/同盟者。
無性戀指的是感受不到性吸引力的人,簡單來說就是零性慾,不想與他人發生性關係的族群。
無性別指的是對自身的性別認同不屬於男生或女生,是有別於傳統性別二分法的存在。
同盟者指的是支持LGBT族群的人,是對性別少數者友善且尊重的族群。
P=Pansexual,意思為泛性戀。
泛性戀者指的是任何性別認同的人產生情慾及性慾,和只對男性或女性有性慾的雙性戀不同。
K=Kink,意思為特殊性癖好者。
Kink是特殊性癖好的統稱,大家常見的皮繩愉虐就是其中一種癖好。
每當在討論性取向或是性別認同議題時,即使是本身就屬於少數族群的女同志,還是有很大部分的人,思想仍停留在「男性」、「女性」、「異性戀」、「同性戀」的二元二分法,對於常出現在同志遊行、同志活動中的「LGBTQ+」一詞也不太了解。
相信透過以上介紹,各位拉拉們對「LGBTQ+」這個詞串也有了基本的認識,在日後參加同志遊行、性別活動時,也就能更加明白議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,知道活動是為哪些性傾向、性別認同的族群發聲。
那麼,今天的目的地已到達,希望這趟旅程能讓妳有所收穫。
我是妳的女女性愛老司機,我們下次在Dr.情趣再見。
撰文/Winnie
延伸閱讀
推薦資訊